杭委〔2012〕35号
中共上杭县委 上杭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上杭县中长期人才发展 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党(工)委、部、委、办、局(行、社、公司),各群团组织: 《上杭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上杭县委 上杭县人民政府 2012年3月25日
上杭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目 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方针 (三)战略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二)大力培养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构建人力资源优势 (二)创新人才评价考核机制,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三)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四)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合理配置 (五)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业热情 四、重大政策 (一)实施育才聚才的综合配套政策 (二)实施人才投资优先政策 (三)实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政策 (四)实施人才发展公共服务政策 (五)实施人才山海协作政策 (六)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 (七)实施推进杭台人才交流合作政策 (八)实施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 五、重大工程 (一)“红土先锋”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二)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三)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工程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 (六)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 六、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健全规划体系 (三)加强舆论宣传 (四)推进基础建设
上杭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人才开发力度,促进人才健康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夯实跨越发展根基,加快推进“生态型工贸强县”建设,根据全国、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纲要。
序 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的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加快人才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求。 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培养、引进、留住、用好人才的措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事业造就人才,人才推动事业。通过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上杭各项事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势头: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建筑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社会人才意识明显提高,人才战略的实施得到普遍重视,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党管人才的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上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县人才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匮乏,人才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发展、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人才开发投入经费不足和人才竞争力不够强等。 未来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县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以人才优先发展支撑引领上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县内县外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我县“十二五”规划及推动上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进入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方针 1、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发展战略,围绕发展壮大“2+3”产业(矿产冶金、光电、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新兴服务业)需求,根据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格局需要,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的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2、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紧紧围绕上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原则,科学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推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实现人才资源持续规模开发;坚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3、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引领作用。强化基层一线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的人才资源开发,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4、育引结合,广聚人才。坚持县域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相结合,立足于人才资源开发,多策并举培养所需人才。依托现有人才资源,通过培训、挂职、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本领,建设一支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坚持原则、德才兼备、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对高层次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积极引进、重点引进、灵活引进,形成人才大批涌现、汇集上杭的良好局面。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较大的人才队伍,确立上杭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全市人才强县行列,为全面实现上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提高。到2020 年,我县人才总量从现有的3.55 万人增加到6.7万人左右,增长91%,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3%左右,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人数每十万人中有1500-2000人,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5人年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 30%。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比重显著提高,人才的学科、产业、行业、城乡、区域分布和层次等结构趋于合理。 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使用效能明显增强。目前,我县人才在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上,高精尖人才少,梯次结构不够优化。到2020年,要进一步提高第一、二产业的人才数量和密度,第三产业的人才分布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各类人才,使人才的分布、层次、类型和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最大化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潜能和价值,人才贡献率到2020年达到40%。 3、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方位理顺人才发展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各类人才特点,有利于培养引进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的开发型培养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选人用人机制,以绩效优先为主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分配、激励约束和投入机制,人才价值充分体现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构建公平公正、规范有序、优越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重点培养、引进、集聚一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造就一批推动上杭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的创业创新团队。加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加大资助力度,给予重点扶持。到2020年,全县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5人年。 主要措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实施人才扶持政策,县政府按引进人才对象条件的不同层次分别给予一定的安居补贴,并对工作场所、创业投资等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支持。对入选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按照《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享受省有关政策待遇,同时享受市、县引进人才各项政策待遇。依托紫金矿业和“2+3”产业,建设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二)大力培养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发展目标:立足上杭产业特色,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产业链,围绕发展“2+3”产业的需求,突出金铜产业、新材料产业、建筑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培养引进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国际前沿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形成一批一流的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的科技创新人才,建立重点产业人才高地,确立我县重点产业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到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人才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主要措施:围绕重点发展“2+3”产业,按照打造金铜产业、新材料产业、建筑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人才需求,构建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引进、激励配套政策体系。建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全国金铜产业生产加工基地、海西建筑产业基地、海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海西旅游休闲基地等“四大人才基地”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人才创业创新,以项目为纽带,选拔一批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设立人才发展奖励基金,完善重点领域科研骨干人才分配激励办法。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县处级、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科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适应富民强县需要的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85%以上,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 主要措施:适应推动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有计划地开展党政人才大规模培训。大力实施“红土先锋”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提高党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绩取人的用人导向。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大力推行党政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试录用等选拔任用(录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科学化水平。持续开展“两个倡导”活动,激励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终生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水平。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重点推进凡进必考、政策引导、一线选调、基层锻炼等机制建设,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机关、基层及重点项目挂职锻炼。加强县乡党政班子建设,培养选拔一批懂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领导干部充实县乡领导岗位。加强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从选调生、选聘生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党政人才队伍。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中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建立一支复合型高素质公务员人才队伍。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治庸治懒力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以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为重点,在“2+3”产业和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加快建设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到2020年,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要达到8000人以上,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中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80%以上,特别是在矿产冶金、光电、建筑等重点产业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经营管理人才。 主要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努力在重点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重大工程等领域,培养引进一批具有战略规划、现代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规范的出资人(控股人)代表选派制度,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建立以长效激励机制为重点,完善与经营业绩挂钩、体现市场化水平的薪酬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定期评选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挥政府奖励的示范作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以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核心,以领军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要达到2.3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文化体育领域名家达到50名以上。 主要措施:围绕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培训资源的作用,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优秀人才向重点产业聚集。从全县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加大光电冶金、现代制造、动漫、现代化服务业等人才培养开发力度,重视传统服务业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进一步做好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定期评选表彰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高技能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队伍。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要达到1.5万人。 主要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加强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和健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工作,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国内外各类高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培训讲学、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才引智。组织人事部门通过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库,建立考绩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定期表彰优秀高技能人才,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等要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和培养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在1.3万人左右,每个行政村至少有3—5名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带头人。 主要措施: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管理人才队伍;以推进“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产业示范乡(村)、“核心农户”工程建设为载体,培育一支产业示范带头人队伍;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培育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工巧匠队伍;以创业兴业政策扶持为突破口,培育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能人队伍。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田间培训工程”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构建农村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扶持计划,支持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农村外出人才回乡创业工程,通过政策吸引、事业凝聚、亲情感召等多种方式,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村外出务工实用人才返乡创业,鼓励城市人才到乡村创业。定期表彰奖励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社会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450人,实现95%城市社区、社会服务及管理机构配备社会工作人才。在行业需求布局上,培养民政、劳动保障、计生、卫生、司法、教育、文化、残联以及工青妇等不同领域所需初、中、高级梯次结构的社会工作人才。 主要措施: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大力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用5年左右的时间提高在职社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开展大规模社会工作者培训,研究制定出台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工作人员参加各类社会工作培训和继续教育。重点选择和扶持一批具有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培训机构,作为县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培育和发展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实行政府主导培育,扶持民间组织发展,逐渐实现功能转移的模式。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合理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吸纳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引导各类人才参与社会工作,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构建人力资源优势 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发展壮大职业教育,提升继续教育水平,改革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式,完善教育、科研与产业领域的协调合作机制,强化产学研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高工科人才比重。通过委托培训、定单培训和合同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人才。完善在职人员教育培训制度,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学习。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人才评价考核机制,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以岗位职业特性为基础,以业绩贡献为重点,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健全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制度体系。改革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进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探索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建立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探索建立各类新兴领域人才评价机制,促使各类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尽快脱颖而出,发挥其最大效能。 (三)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关注创新型人才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采取分批选拔、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的办法,建立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差额选拔干部制、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制、党委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等制度。探索试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选拔机制。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和职业化,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选派制。 (四)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合理配置 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制定完善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建立统一、规范、更加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发展专业化、信息化人才市场及服务体系。推进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注重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完善劳动合同、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竞争等制度,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把挂职锻炼、交流任职作为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不断探索和拓宽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坚持市场配置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加快构筑人才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 (五)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业热情 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发展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体系。探索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课题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建设人才公寓、周转房或公共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优先满足人才居住需要,或给予人才减免住房租金和发放住房补贴。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支持用人单位为人才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建立重要人才政府投保制度。对本地如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农业等重点行业部门的初、中级人才,通过考试、推荐、专家评审、试用锻炼等方式选拔,激发有潜能、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使本地人才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并享受职称晋升、岗位调整的优惠政策。对评选出的名医、名师等行业性拔尖人才,在申报政府特殊津贴、省市优秀专家时,予以优先推荐,所在单位也应提供相关优待,多渠道吸引留住本地人才,重点培养选拔本地人才,改变目前我县本地优秀人才外流和总量不足现状。统筹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定期开展“上杭县优秀人才”、“十佳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 、“上杭县名师”、“上杭县名医”、“上杭高级农艺(茶艺)师”、“农林首席专家组”等评选表彰活动,完善名师、名医年度津贴和经费保障制度,实行名师、名医届期制。 四、重大政策 (一)实施育才聚才的综合配套政策 加强人才工作制度化建设,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本规划纲要为原则依据,配套制订《上杭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上杭县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上杭县引进人才暂行规定》,以及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建设的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各部门、行业、企业要制订人才发展措施方案,为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实施人才投资优先政策 按《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要求,政府每年安排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和财政增长情况,逐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周边城市及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带资金、技术、项目、产品、专利来我县创业或以其他方式与我县合作。加大对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来上杭投资兴业提供平台。注重对高层次人才奖励投入,确保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按《上杭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上杭县引进人才暂行规定》、《上杭县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享受待遇。 (三)实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政策 坚持“以优越的创业环境吸引人,以优质的服务环境感动人,以优美的人居环境留住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制定“政府规划,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优化建设人才环境”的政策,争取创造条件规划建设集人才居住、人才生活、人才培训、人才科研、人才交流、人才中介和人才联谊的多位一体、多功能的“上杭县红色圣地人才村”,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与各类优秀人才结对服务,切实帮助联系对象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县委人才办的服务职能,各级各部门、各类技能学校、工业园区以及大中型企业要配备人才专(兼)职联络员,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真正形成聚才、育才、爱才的良好环境。 (四)实施人才发展公共服务政策 创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务方式,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制度。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各类人才信息沟通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统筹规划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服务能力强、监督机制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实施人才山海协作政策 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我县与沿海地区人才一体化建设,主动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组织人事部门、人才中介机构、人才市场的联系与合作,构建平台,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形成与沿海地区畅通的人才交流渠道,有选择地引进我县重点产业、项目需要的紧缺人才。推进人才智力双向流动,在制度、项目两个层面上加强合作,努力提升我县人才资源的整体数量和竞争力,整合人才资源。 (六)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 完善和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奖励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各项人才准入政策,为高层次人才进入创造条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聘任为学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中层以上领导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编制、职数和专业技术职务单列。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由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给予奖励资助,用人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待遇执行标准。引进人才随迁的配偶或家属由用人单位或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优先推荐就业。 (七)实施推进杭台人才交流合作政策 推进杭台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先试政策,完善台湾人才来杭通行、居留、就业、创业、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政策。实行台湾人才上杭居民待遇,对来杭工作、生活、投资和求学的台湾人才,在购房、税收、医疗卫生保障、子女入学、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对引进的台湾高层次人才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招聘台湾优秀人才。 (八)实施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 制定基层人才的工资、职务、职称等相关优惠倾斜政策,鼓励人才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企业、社区、农村基层和边远山区工作,促使优秀人才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基层一线集聚。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用于吸引城市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挂职锻炼办法。改进和完善选调生、选聘生、“三支一扶”人员管理制度,有计划安排各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完善从基层选调社会志愿者、从村(社区)主干中考录公务员或事业人员制度。 五、重大工程 (一)“红土先锋”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我县红色资源优势,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上杭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党政人才大规模培训,每5年轮训一遍。在定期组织党政人才参加党校短期培训和专题研修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送一批领导干部骨干到经济发达地区、国(境)外学习研修。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以党政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人才为重点,采取在职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方式,大力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培养造就一支既懂公共管理又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复合型党政人才队伍。 (二)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启动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培育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20年,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建立一支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较高市场驾驭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带动我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鼓励和引导管理人才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加快管理人才培养,改善企业管理人才结构,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才总量和整体素质。引导企业着眼长远发展,实行定向培养,坚持学用结合,动态管理,积聚精英,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开拓能力强、在生产经营或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职业经理人。培养聚集能培育成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三)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以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县”为目标,大力引进能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投入,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企业产品创新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平台,培养和吸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服务“2+3”产业发展,加快上杭崛起,争取尽快建成一支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带领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发展速度和规模效益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居于国内同行前列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以打造“文化强县”为目标,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积极引进文化创意、新闻策划、广电播音、宣传网络、文学艺术创作、体育和客家地方文化研究等文化产业的优秀人才。实施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具有上杭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群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以保护、开发、利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挖掘客家木偶、客家山歌、农民书画、龙灯、船灯、武术、竹木雕手艺、锡艺、石雕手艺、土木建筑手艺、客家小吃等领域的乡土人才。积极开展传统技术、传统手艺、传统文化交流会、研讨会、竞技比赛等活动,以培养更多的民间乡土人才。 以打造“教育强县”为目标,适应我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吸引和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着力实施后续优质骨干教师储备工程,2015年前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免考安排在城区学校工作;引进部分取得教师资格证、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免考安排在我县城乡学校工作,愿意到小学的,免考安排在城区小学工作。县财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省、市、县“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发挥“名家”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以提高全民健康卫生水平为目标,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和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和护理等技能人才建设。 以提升“中国建筑之乡”档次为目标,适应打造特级、一级建筑企业所需要,发挥上杭“中国建筑之乡”的优势,积极培养聚集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高端人才,开发钢结构、道路、桥梁等建设工程高层次技术人才。 以提升“优秀旅游县”为目标,积极有效地做好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重点培育旅游策划、规划设计、旅游宣传、高级酒店管理、高级旅游管理、中高级导游、旅游装备制造、旅游纪念品设计等旅游专业人才。 以打造“海西铜都”为目标,依托紫金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万吨铜冶炼和金铜产业加工园区,大力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大对金铜产业上下游的人才培养开发力度,特别是对磷化工人才和循环经济人才的引进培养。到2020年基本形成密度较高、水平领先的全国金铜产业人才聚集区。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以职业院校、工业园区、厂矿企业为依托,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创建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和评价方式,制定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待遇,完善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实施“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2+3”产业迫切需要的技能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在全县享有较高声誉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要达到1.5万人。 (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 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培育新型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能提升粮、烟、茶、果、花、猪、兔、鱼等重点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人才,特别是防汛抗旱、节水灌溉、农田水利、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等工程所急需紧缺人才。加快农产品安全检测、良种繁育、作物栽培、病虫防治、除草施肥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所需人才。 (六)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 以打造“平安和谐县”为目标,通过高校培养、在职专业培训、支持民办社工机构等方式,加强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积极开发社工岗位。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450人,培养高级社会工作人才50名、中级社会工作人才150名,带动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六、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纲要》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制定《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协办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县人事局履行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责,配合抓好《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协调、检查、落实等工作。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建立《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将《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列入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健全规划体系 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以《规划纲要》为指导,编制本乡镇、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规划,做好规划纲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科技、教育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全县人才规划体系。 (三)加强舆论宣传 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宣传人才培养、引进、发挥作用的典型经验,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社会关心重视人才、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推进基础建设 把人才资源统计纳入县域和部门统计工作体系,健全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完善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方法,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重点领域人才数据库。加强人才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提升人才理论、政策研究、服务和管理水平。 抄送: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县人大、政协,县纪委,县人武部、法院、检察院,县领导,存档
中共上杭县委办公室 2012年3月25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