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推进就业准入制度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各行各业都在推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劳动者需要持证上岗的领域越来越多,考证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我国共有995.6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民调显示89.7%的人曾经参加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其中34.5%的人握有一种证书,57.2%的人握有2-3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再过10天,就到了人们戏称天下第一考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司法考试时间了。笔者访问了几位为此备战的朋友,给我感觉就是常理也有错误的时候。人们常说,时间就像海绵里面的水,挤挤总是有的,殊不知海绵总是有限的,如果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一顿,能不能挤出水可能就成了概率论上说的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了。注册会计师和司法考试可以算作这样的太阳,在这个烈日的轰照下,考生到底挤出多少“水”,得到多少能力提升呢?需要各位自己好好盘点一下。
现在社会上关于考证的争论很激烈,赞成和保守的双方都很难说服对方,关于证书好与坏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作为HR经常看见各种各样的简历,上面的资格证书也是各种各样,在这里笔者不想武断的说谁是谁非,相信各位HR同仁对于证书在衡量应聘者能力和帅选简历的过程中都有一杆属于自己的秤,我只想借用SWOT分析法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供各位同仁和考证者参考和理解。
SWOT分析法本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 (threat),但是我想用来分析考证一族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当然主体就是考证一族,熟优熟劣就供各位自己选择啦。
竞争优势
法约尔在其成名之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指出,管理者需要有商业、技术、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种能力,后来的管理学家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和资格条件,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热潮来临以后,岗位分析更是对很多岗位胜任资格和能力要求明文规定。但是现实生活中怎么定义和考核这些能力呢?学术上可能很好规范和诠释,但是具体到操作过程中就很难衡量,这时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这也是企业热衷于以证书评价员工的无奈之举。既然企业有这个需求,那么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个人能力和实力的证明,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指导思想下,证书能给个人就业带来机会和优势。所以证书的优势之一就是为个人就业带来机会,是就业的敲门砖,这也是很多人选择考证的首选原因。
其次,证书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次系统的学习和梳理知识的过程,可以使个人很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和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领域的很多基础的和新兴的理论。
最后,考证一族时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考证过程中去,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和突击能力,无形之中对于他们快速学习和记忆能力是一个提升,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竞争劣势
当然,考证也是一个双刃剑,对于考证一族来说,在选择考证之时,也就是把自己有限的时间要分出很大一部分来进行学习,这对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分配是一个挑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证书不说必然舍弃工作,但是对于个人工作来说多少会有点影响。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劣势首先就是时间分配的冲突可能导致工作绩效受到影响。
再者,执业资格考试很多都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可以理论联系实践,但是现在社会上面充斥很多文科类的证书考试还是偏重理论知识的识记,证书和实操存在脱钩,学习者个人的实践能力肯定会受到冲击。
机会
考证虽然是双刃剑,但是结合外部环境来看,证书还是对个人有着很大诱惑力的,不然也就不会出现考证热潮。
首先,现在很多行业实行职业准入制度,需要职业资格证书,像教师,医生,律师等没有资格证书就不能从事相关职业,这说明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影响从业资格,这也逼迫很多人走上考证之路。
其次,既然现实生活中很难客观公正的考核一个人的能力,那么资格证书很好的充当衡量标准,因此,证书能够给个人带来就业的机会,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实力。
最后,很多含金量高的证书,诸如注册会计师和司法考试的证书能够给从业者带来高薪和地位,这种名利双收的好处也刺激很多人走上考证的道路。
威胁
加里·德斯勒在其著名之作《人力资源管理》中曾说,有近四分之一的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是从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的直线经理中提升上来的,虽然他接着说了也有一部分是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员,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社会对于证书在企业实际操作中还不是很认可。
做过HR或者进行过帅选简历工作的人都知道,考证的威胁主要集中于证书的实际效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证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证书管理欠规范,考证者也不知道证书到了劳动力市场或者在HR眼中到底能够给自己多大帮助,因此,选考何种证书以及证书含金量可以说是考证者最难衡量的了。有时候花费很大代价获得证书根本就难入HR的法眼,令人寒心。
最后,套用一句股市行话,证书有风险,上杭人才网再次提醒各位,考证需谨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