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跳槽经验谈:集体跳槽,一不留神站错了队 |
|
发表时间: 2009-03-15 |
|
|
刘炜是去年毕业的一名警校学生,实习结束后就来到北京找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家人寿保险公司通知刘炜去面试,后来面试初试通过了,复试后就直接报名参加保险代理人考试了,他通过了考试。从这一刻开始,刘炜进入保险行业。 通过公司的一系列培训刘炜开始了保险销售,结果好几个月都没有业绩,也没有收入。终于某一天,刘炜妹妹给刘炜介绍客户后,刘炜开始了签单。转眼半年过去了,他没有再挣到什么钱。一次意外发生了——刘炜的经理带他们集体跳槽去了一家保险集团工作,当时为了要感激培养他的经理,于是才决定和她一起重打鼓另开张的。后来才发现,他不能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加入另外一家公司,因为行业不允许。他现在有点后悔,只好用一个其他的身份做着,心里很难受。可是当时为了想有更好的发展,刘炜信了经理,但后来他发现经理说谎都成为习惯,他变得很讨厌听到她面试时说的那些滔滔不绝的话,他觉得太假了。 因为原来公司不给刘炜们办理离职手续,经理也不去和领导反映,总是叫他自己去办理手续,刘炜去了好几次都失望地回来了。没有成功,后来他发现就自己在忙这些,而别人都在和经理一起说谎。时间长了,他受不了经理的作风,想换个公司。最近他去一家寿险公司看了看,经理很不错——是他仰慕的那种成功人士,还送给他几本书,刘炜很开心,觉得跟着这样的经理干活应该不错。 但是,他仍然没有办理正常的离职手续,这边公司也不好接受他。他找那位带他跳槽的经理理论,她仍然不搭理。于是,刘炜新看上的公司去不了,而跟着的那位经理他又不认同,心里很难过,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样走。 职场上像刘炜这样的年轻人很多,就其心理机制来看,跳槽是一种寻求自我价值和维护自尊意识的心理情绪,但这种“自我价值”和“自尊意识”具体地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内涵。有的人跳槽是为了能有更多的薪水,有的人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有的人是为以后自己创业积累经验和财富,有的人是因为与老板或同事意见不合,不愿不受重视等。总的来看,跳槽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还是跳得对与不对,都是对自身的价值和自尊意识的维护。刘炜跳槽,显然是受了上司的“煽动”,跳槽跳得有些没有自我——跟着别人一驱一动,这种情况,往往是跳槽头领受益,而跟随者受损。刘炜就是集体跳槽,跟随者利益受损的典型案例。 跳槽头领往往有一种非正常心态——自我评价失实。手下的人,成为自己的筹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跳槽头领之所以能够率队跳槽,他一定在原企业有不错的业绩。但是,他会像所有带动跳槽的头领一样,容易犯下这样的毛病:把原来的业绩都算在自己头上,对原来企业品牌的影响、企业投入的影响、老板的影响、合作者的贡献、下属的贡献等等统统归于囊中,对自己的能力高估——加大自己的筹码,损失别人的利益。往往为在新东家面前巩固自己的地位,会用自己单方面高估后的能力设定新的高指标,同时挖人者也想尽快捞到实惠,便会云里雾里地相信这种具有心理学光环效应的不实能力。于是,双方的合作是在一种失实的目标下开始进行——企图甘蔗两头甜,前景往往不妙。此案例中的那个“她”就有这样的影子,而刘炜显然是最不划算的——连自己的调动手续都无人问津,以至于自己靠和她一起说谎做业务度日。 任何事情都有原则,集体跳槽者的领头人往往不能善始善终。有的跳槽者说走就走,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利益的驱使下不计后果。这样做一旦以后要与原单位办事就难上加难,跳槽是“人往高处走”,本无可厚非,但是在离开原单位时,一定要走得仗义,才能显示出良好的职业素质。但是,现实中的集体跳槽,往往得利一时,而不顾他人利益者很多很多。刘炜既然已经懵懂跟错了人,就只能自己善后了。 他应该把自己的人事手续办妥,再谋求新发展,否则,一心只顾着找新企业,即便找好了,也会制约在人事档案的瓶颈上,为自己平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耽误时间,影响前程。而且,我建议刘炜今后在职场上,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跟人跳槽的背后,一定是受到利益“煽动”的心理暗示,结果走捷径的占便宜心理害了自己。(完) 北京人才市场报 |
|
|